甫到達屏東的西方道堂便被這座觀音神像吸引
當天看見信徒與師兄姊們在進行參拜儀式呢
此道教廟宇位於萬巒鄉東隅大武山麓,建立日期約於西元1923年(民國12年)
佔地七甲,極為廣闊,因其坐東向西的緣故,故取名為西方道堂
是萬巒最氣派的廟宇,現今雖有些不如以往的風采,但隱約可見其輝煌的歷史。
設立此堂的宗旨為教化與宣揚道、儒兩家固有的歷史文化,勸人向善
每年捐款給萬巒鄉公所救濟貧弱家庭,並且供應住宿,讓遠道而來的信眾能充分休息後步上下一個旅程
這張照片是此西方道堂的前殿,於民國80年間才增建而成的
前殿內供俸有:
前殿主祀:火童祖師、普庵祖師、日月祖師、
呂山五童子、呂山三童子、呂山大童子、呂山二童子、呂山四童子
前殿左祀:蔡奶仙娘、九天玄女、陳奶仙娘
前殿右祀:白鶴童子、南極仙翁、濟公仙師
廟宇前的六柱上各有含意的詞文
第一句:西林大武山瑤草琪花宏開聖蹟
第二句:西啟玄機靈通鷲嶺世崇儒道釋
第三句:西臨閬苑暮皷晨鐘敲醒塵劫夢
第四句:方定諸天安民護國威震法師公
第五句:方開天運威震鯤瀛式仰佛神仙
第六句:方指迷津路濟公白鶴共顯神通
(由廟宇的右手邊起排序)
廟宇的右手邊第一二支柱子中間有個雙龍八卦石雕
左手邊第一二支柱子中間則是雙鳳八卦石雕作為裝飾
四周的牆上沒有任何一處純色的水泥牆
牆面上全部布滿了石雕、神話故事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
天花板更是美輪美奐,每面都上了滿滿明亮的彩繪,放眼望去,無不嘖嘖稱奇
後殿前的石雕 - 九龍祥瑞
此為西方道堂的後殿,後殿於民國60年間方建立於此
不論前殿或後殿的建築皆仿製中國古代宮殿形式
前殿透露著雄偉氣派的輝煌感,後殿則散發著莊嚴樸素的威嚴感
後殿內供俸有:
後殿中間主祀:王老仙師及九天玄女
後殿中間左祀:孫大祖師及陳奶仙娘
後殿中間右祀:太上道祖及蔡奶仙娘
後殿左邊主祀:西天如來佛祖
後殿左邊左祀:西方如來
後殿左邊右祀:觀音佛祖
後殿右邊主祀:地藏王菩薩
後殿右邊左祀:東嶽大帝
後殿右邊右祀:酆都大帝
道堂前的左手邊有個遼闊的公園提供走動休憩的涼亭
涼亭旁有小池塘,不過有些乾枯
僅剩下某幾處較深水處有無數的小鯉魚在裏頭愜意的優游著
周邊皆是翠綠色的植物環繞於寺院,顯現了清幽與淡雅
無意間發現有座紀念石碑矗立於此